转载:职业教育在“四个襄阳”建设中大有可为
时间:2012-06-01 来源:宣传部 作者:lzj

——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(四)

来源:襄阳日报 2012年06月01日

梁建华 李祥富 刘华琼

学校与区域合作鼎力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

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,提供科技支撑,传承文化的同时,积极融入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”建设和 “四个襄阳”建设,发挥国家示范(骨干)高职院校的引领、带动和辐射作用,不断加强与区域的全面合作,努力探索“校区(县)对接、校镇(乡)合作、校校联合”的区域合作模式。

一、积极开展校区(县)合作,服务“四个襄阳”发展

(一)对接高新区主导产业,培养企业急需人才

早在2003年,针对东风日产、中日龙(襄阳)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急需一批熟悉日语、韩语的专业人才的需要,学院及时开展了日语、韩语人才订单培训,三年累计培训懂日语、韩语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、数控和机械专业人才1348人,及时缓解了企业的用人需求。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新区企业,2009年6月,学院在襄阳汽车产业园区、高新产业园区设立“园区校企合作服务站”,作为校企合作服务窗口,开辟合作企业,拓展就业岗位,为学生生产见习、轮岗实训、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方便、快捷、真实的工作学习环境。

为进一步加强与高新区的全面合作,2011年9月16日,学院与襄阳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《校区合作协议》,成立了由区、校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区校合作工作委员会,学院与高新区内37家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、职工培训、科技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。据统计,近三年,为神龙公司襄阳工厂、湖北中航精机、新火炬、博亚机械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培养数控技术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机械制造与设计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高技能毕业生1000多人;为德纳车桥、金鹰重工、东风物流、襄阳轴承等企业开展了数控、数铣、虚拟城市数字化制作、信息系统监理师、液压钳工等23个工种3800多人次的培训,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;与525泵业有限公司、新火炬等5个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,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。学院在合作中也获得了较大的教学效益,如从高新区神龙公司襄阳工厂、湖北中航精机、新火炬等合作企业获得650万元的设备捐赠,学生获得了50多万元的奖学金,辖区企业15名技术骨干被聘请为“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”和学校“襄江能人”,企业承担了2100多名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,15000多学时的专业技能课教学任务,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。

(二)推进与襄城区的合作,共建襄阳大学科技园

为深入推进“政校企”合作,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,推进科技和经济结合,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、产业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,本着“机制创新、资源共享、项目推进、合作共赢”的原则,学院与襄城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,决定共同建设襄阳大学科技园。一是合力推进襄阳大学科技园建设,利用学校现有科研、教学、后勤保障资源,构建成为园区基础条件和服务支撑体系,吸引并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、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,包括创业培训、技术咨询、委托融资、信息交流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。二是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培养,加强校、区资源梳理、整合和对接,编制校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计划,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,为各地大学师生的技术成果到襄阳转化、来襄阳创业提供新的落地平台;发挥专业优势,逐步建立“基地+订单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根据具体需求和办学能力,为襄城区培养各种层次的专业人才。三是共同促进科技企业集聚,推进襄城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,共同引进和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,争取在生物医药、精细化工、光机电一体化、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,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,推进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基地建设,积极联络国内的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进入襄城区。力争用5-10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,使襄阳大学科技园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研究型、创新创业型、实用型职业大学科技园,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。

二、深入开展校镇(乡)合作,服务新农村建设

一是依托“阳光工程”计划,培养新农村建设致富带头人。三年来,学院依托“阳光工程”计划,为襄阳市培训1330名农村创业人员、致富能手。此外,作为承担鄂西北地区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委托培养院校,2007年以来,在省委组织部、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,联合有关乡镇,共同培养了40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农业技术人员,他们毕业后,有很多走上村管理岗位,有的成为技术能手,还有的成为致富带头人。

二是以“三万”活动为契机,深入开展校镇全面合作。学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”活动,高质量地完成了市政府统一安排的28口塘堰整治任务,支援建设资金5万多元。为充分利用学院人才资源优势,把“三万”活动引向深入,今年3月,学院与襄州区程河镇签订了《校镇合作协议》,计划在农业产业综合开发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、新农村建设、村镇建设发展规划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。目前,学院共派各类专家10余人,到程河镇开展实地调研,初步完成了程河产业发展规划、程河新城镇建设、程河柳编产品升级换代的前期工作。

三、牵头构建区域高职教育合作平台,助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

作为国家200所示范(骨干)院校之一,学院依据地方经济走势、立足区域职业教育现状,勇于担当、锐意进取,主动响应湖北省委、省政府及襄阳市委、市政府地区战略布局,组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、襄阳市第一职教联盟等一系列地方教育团体。

(一)牵头组建鄂西圈高职联盟,推动圈域高职院校资源共享

为响应省委、省政府“两圈一带”发展战略,提升鄂西北高职教育影响力,满足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”建设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,2009年6月,在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,成立了由12所高职高专院校组成的鄂西圈高职联盟。襄阳职院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,致力于联盟的资源共建、学术交流、基地共享、人员互派、联合研究等七大共享平台,力求实现圈内校校互动、校地互动。围绕“鄂西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”、“旅游管理专业建设”、“社会服务能力建设”、“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”、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”等方面开展了学校、行业企业、政府官员、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的专题研讨,联合开展5项课题研究,师资互派与交流50余人次,开放共享实习基地70余家,推进旅游、护理、数控、汽车等九大专业的共享共建,推动了联盟单位的深度合作、集体成长,实现圈内院校良性互动,提升了联盟的软实力和影响力。

(二)引领襄阳第一职教联盟,推进中、高职一体化发展进程

围绕“四个襄阳”建设的总体规划,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,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进程。2011年10月,本着区域职业教育集约发展、科学发展、互补共赢的宗旨,学院与襄阳市各县市(区)政府、教育局和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一起成立了襄阳市第一职业教育联盟。作为襄阳市第一职业教育联盟的龙头单位,学院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,派出专班深入调研,与联盟单位统筹设计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,积极筹备建立理事会、校长联席会、专委会三级决策、指挥和工作机构,成立联盟教学工作委员会、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、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、就业指导委员会、学生素质拓展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,提供师资培训、牵头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、开展资源共建、多口支援等多项服务,发挥国家示范(骨干)高职的引领和带动作用。


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      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   

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          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

版权所有: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       学校地址: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

校办(接待接访)电话:0710-3564925.    招生专线:0710-3519666 就业专线:0710-3567556        

招生咨询QQ:800866525     全国统一代码:12354 湖北省代码:C525  鄂ICP备05007907号